1、进出口境货物必须要做商检。但是并不一定要做法检。
2、中国需要法检货物。出口货物有些国家规定必须在出口前作商检。 3)进口国需要法检的货物。进口国可能对某些中国出口的货物规定必须检验。检验可能可以在中国进行,也可能要在进口地进行。 1)和3)的情况请事先与客户了解好。如果是2)的话,到当地商检局用营业执照复印件备一个案,以后就可以直接在商检局申请商检。
3、任何进出口境货物都必须做商检,但是并不一定是法检。
4、再说明白一些就是:进出口境货物必须要做商检。但是并不一定要做法检。满足以下条件的货物需要做法检 1。目录内规定要求做法检的货物 2。美,日,韩及欧盟的货物 3。特定减免税证明的货物 4。其他需要法检的货物 注:仅列出常用到的几种。
5、不一定要做报检,得看是不是法检的产品。报关的资料是一定要做的。报检需有制作合同,箱单,发票,报检代理委托书,厂检单这五个单据,然后将这些单据给报检员在网上申报,将单据交商检局,由商检局派人抽检,最后签发出入境换证凭条或凭单,最后报关时换通关单。
三检是指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检验、检疫和鉴定工作的三个环节的总称。它是国际贸易中保证商品质量、防止疫情侵入和保障交易公正性的重要环节。具体而言,包括商品品质检验、卫生检验和数量检验等内容。而商检则是指商品检验,主要是对进出口商品的质量、规格、卫生、安全等进行检验,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。
在1999年之前,外贸企业在向海关申报前,需要先完成商品检验、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检疫这三项检查,这被称为一关三检。这些检查确保进出口商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,是贸易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1999年各地的进出口商品检验局、动植物检疫局、卫生检疫局合并成立了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。
最后,三检指的是商检、动植检和卫检的统称,现已合并为检验检疫,由中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(CIQ)统一负责。三检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三级检验体系,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自检、互检和专职检验,确保产品质量。根据不同行业的生产流程,这个概念可能存在不同的具体操作和含义。
商检---简单说来就是商品检验。一般用于进出口贸易。当然有时候内贸异地交易也有可能用到,不过少一点。由商检机构出单证明你的货物经检验符合怎样的品质和数量。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的内容,包括商品的质量、规格、数量、重量、包装以及是否符合安全、卫生要求。
进口报关中的三检指的是什么?正确的答案是:卫检、动植物检、商检。这三检涵盖了进口商品的全面检验检疫。在200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检验检疫制度下,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海关总署推出了“先报验,后报关”的通关模式。同时,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启用新的印、证书。
海关;商品检验、动植物检验、卫生检验。一关三检是指1999年之前进行进出口贸易活动时的例行检查,一关三检中的一关指海关,也就是国家的进出关境监督管理机关;三检指商品检验、动植物检验、卫生检验。
海关在查验过程中,如果发现报关单数量与集装箱报检货物数量存在差异,即便这种差异并未引起系统警报,海关仍然可能对此进行深入调查。这种调查不仅涉及货物数量的核实,还可能包括货物的种类、价值等多方面的审查。如果不及时纠正报关与报检数量不一致的问题,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后果。
报关和报检的联系:两者都是用于货物出口环节。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主管机构的不同 报关,简单的理解就是向海关进行申报货物,其主管机构是海关;报检,直白的理解就是向检验检疫局申报货物,其主管机构是检验检疫局。现在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已合并。
报告对象不同。报关员报关的对象是海关,而报检员的报检的对象是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部门。海关报告时序不同。报检员在报检时先于报关,只有在商检部门检验完毕后,海关才接受报关员的报关申请,审单征税放行等都是之后的过程。货物要求不同。